物理治療評估

物理治療師進行治療前的評估要點

病史了解

收集受傷、手術及慢性疾病資訊,確保治療安全有效。

疼痛評估

確認疼痛的位置、強度、性質及持續時間,找出問題根源。

日常活動與習慣

了解日常活動、工作性質及運動習慣,設計生活化治療計劃。

治療目標設定

確認患者期望,如減輕疼痛或恢復功能,制定目標導向方案。

禁忌症與風險識別

排除不適合的治療方法,避免心臟病、血壓等風險。

持續監測與調整

問診與評估患者進展,隨時調整計劃,確保效果與安全性。


功能性動作評估

透過十大項基礎動作模式評估臨床熟知的肌肉骨骼疼痛問題,系統性地協助你找出症狀的發生原因,而非只是症狀的部位,

有邏輯性地逐步解析失能模式,尋找造成失能的根本原因。

 

 

 

 

關節活動度測試

評估人體關節運動能力和範圍的方法。

確定關節是否能夠在正常的運動範圍內自由移動,並檢測是否存在某些問題或限制。

 

 

 

 

肌肉力量測試

評估個人肌肉群或身體部位力量的方法。

透過特定動作,評估特定肌肉在特定動作中的表現。

這有助於制定適合的運動計劃或治療方案,以改善力量和健康。

 

 

 

 

柔軟度測試

評估肌筋膜緊張度或柔軟度的方法。

通過對特定肌肉或肌筋膜進行輕輕的拉力或牽拉,評估其在靜止和運動時的反應。

 

 

 

 

神經學檢查

透過反射的測試檢查中樞和周邊神經系統的完整性,

特別是脊髓和周邊神經。異常的反射可能指示神經系統存在問題。